参观汉诺威工业展丨2018年电力行业欧洲智慧能源主题交流系列报道之四
4月23日,山东省电力企业协会交流团一行抵达汉诺威,参观第72届“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汉诺威工业展”作为目前全球展出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综合型工业技术贸易展,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工业领域企业、科研院所及专业观众参加。随着中德两国之间的合作及贸易的增加,今年汉诺威工业展上中国元素明显增加。据统计,今年展会5000余家展商中,约有1000余家企业来自中国,据部分展商反映,今年约五分之一的观众是中国人。
今年展会以“融合的工业-互联协作”为主题,展会主要分为“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能源、工业自动化、数字化工厂、工业零部件、工业领域研究与技术、物流等主题。当天,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共同参观了展会。有关展会的详细、全面信息各位可以从汉诺威工业展官网上获取:http://www.hannovermesse.de,我们在此就不加赘述。
根据此次交流团的人员构成及关注重点,交流团一行重点参观了能源、电力及智能机械制造展馆。为尽可能充分利用一天的参展时间,根据各位成员的不同需求,团队抵达展会后即分成三组进行有目的性的参观。小编带领部分成员从能源/电力展区开始参观。
一进入能源展区,就看到醒目的“投资中国”展区,该展区由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及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共同参与组织,展区内展现了济南、威海、湖州、常州等城市的投资机遇及投资条件。展会同期举办2018中德智能制造论坛,该论坛由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局、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主办,广东省商务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潮州市贸促会等机构联合主办,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秘书处承办,吸引了200余名中外嘉宾参与。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李勇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企业正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深度参与全球化,近几年对德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这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正常路径。中德两国一直倡导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双方应携手前行,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整个能源、电力展馆吸引我们的另外一个亮点是各研究院所及企业展示的氢+燃料电池+储能技术,以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不断上升,储能技术的突破以及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的不断完善,像Fraunhofer一样的研究院所已经陆续与一些大工业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据了解,受制于高昂的投资及生产成本,整个解决方案还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利用的条件。
在工业4.0及自动化展馆,我们被所展示的各种精密仪器及先进的系统解决方案所震撼。尤其是西门子、ABB、施耐德等老牌工业企业展馆,大面积的展区充斥着兼备科技感与工艺美学的产品以及技术解决方案。在西门子展馆上我们有幸见证了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来自不同地区的四支队伍基于各自的研究成果或解决方案对西门子推出的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展开精彩辩论,足以看出整个工业制造领域对全面数字化、信息化的需求。
看过这些老牌巨头的展示后,我们在展会上也看到了咱们中国的优秀品牌品牌如海尔、特变电工、上海电气等向全世界展示来自中国的技术与模式创新,其中海尔COSMOPlat展区“超级示范线”聚集了众多观众,所展示的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智能制造示范线有6个工站10步达成,可实现不同产品混线生产的高效率,示范线展示的是全流程的互联互通,是智能制造最全面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定制生产、检测环节,示范线通过视觉识别、噪音识别等人工智能应用的智能检测,保证产品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品质。而当产品包装完成后,每个定单信息与产品生产全流程信息互联,系统会根据用户的“人脸识别定单”智能下线派送。另外展会同期活动中海尔还邀请到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卫东致辞演讲,王卫东参赞对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道路上付出的努力和结果表示肯定和鼓励。
在集成自动化展馆,我们看到了二十余家中国企业,但是相比同一展区的德国企业,我国企业产品在精细化程度以及产品独特性上与他国企业还有一定差距,部分产品尚不能实现国产化。
一天的参观之后,交流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展会规模大,涵盖面广,科技感、现代感强,大量的中国参展企业与参观观众都意味着我国在各个领域对技术以及模式创新的追求不断提高。部分团员与一些参展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