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分布式进入高气价时代
距离国家发改委决定上涨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已过去一个多月,各地具体的天然气气价上涨细则也相继落地。天然气气价上涨波及全国各行各业,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其中受影响较大的行业。
三分之二天然气分布式项目被砍
据分析师冉泽介绍,各地对政策的执行步调不尽相同,部分地区对天然气价格实行综合统一调价,如四川综合门站价格从1.98元/方上调0.163元/方至2.143元/方,涨幅为8%,湖北、山东等省份采用的是存量气和增量的区别定价机制。山东省涨幅相对较高,增量气气价平均价提高了0.88元/立方米,其他省份以涨幅0.4元/立方米左右居多。
记者为了解天然气气价上涨对天然气分布式所在造成的具体影响向多位专家进行了求证。
北京恩耐特分布式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江华认为:“气价提高后大部分项目需要寻找新的盈利平衡点,目前来看三分之二处于规划之中的项目已失去经济性。”
国电技术研究院燃机研究所长刘志坦也向记者坦言:“我所在的国电集团在上周已经叫停了三个在建的天然气分布式项目,准备招标的项目全部暂停招标计划。”
天然气定价机制欠妥当
细究此轮天然气涨价政策,存量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幅度最高不超过0.4元,其中,化肥用气最高不超过0.25元。增量气,门站价格按可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石油气LPG)价格的85%确定。也就是说,增量气的气价以现行燃料油与LPG价格的85%来确定。但天然气在我国的应用主要是替代煤炭而不是燃料油与LPG。
冯江华认为正在推行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在参照国外经验的同时未参考中国现实国情,与“考虑我国天然气市场资源流向、消费”,并“建立中心市场门站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机制”定价原则有些出入。将燃料油和LPG作为为替代能源品种,没有考虑到我国是一个以煤电为主的国家,以及天然气在促进节能减排和改善大气环境中的作用。
以北京为例,2012年天然气用量84.1亿m3,居民用量不到10%,取代燃煤供热超过60%,用于发电和热电联产约占20%,已决定将全部燃煤热电厂改天然气,年需补贴电价近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