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发展回归理性 政策力导走向正轨
这种全球范围内史无前例的“中国速度”带来的发展变化,无论是从装机容量还是发展规模上看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风电大国。然而,“狂飙式”发展的同时,事故频发、产能过剩、并网困难、弃风等隐疾也不断地显现出来。为了填补风电技术标准空白,8月5日,国家能源局审定并发布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意在改善我国风电标准落后局面。
狂飙式发展滋生隐忧
近五六年时间,我国风电行业可谓高歌猛进,“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2010年,我国累计风电装机已高达4473.3万千瓦,有4家风机制造厂家进入了全球前10名。2011年上半年全国共建有831个风电场,新增装机容量558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704万千瓦,新增建设容量322万千瓦,累计建设容量4151万千瓦。遗憾的是风电建设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动整个行业的提速,脱网、弃风、标准体系空白等问题犹在。“这么快发展,一些基础建设是不稳固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说。
据统计,目前风电装机已达4473.3万千瓦,但是由于风电装机增长过快而并网技术没有跟上,造成风机闲置严重。2010年新增的1893千瓦风电装机中仅有1400万千瓦并网。 “因为没有标准要求,开发商在和制造商订货的时候就没有要求一定要达到这个技术要求,那个时候制造商也有一个论点,一个是电压稳定没有必要,二个是要增加成本。”施鹏飞说。
速度和质量成了制约风电发展的两大瓶颈,“从质量上看,中国在风电设备制造、安装、维护、检测等整个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中,要么存在空白,要么采用的是欧洲标准,在面对中国特殊的风电状况时频频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加上一些风电企业片面追求低成本,导致风电项目因质量不达标造成事故屡屡出现”有分析人士指出。
从速度上看,地方政府利用5万千瓦以下项目的招标权大量上马风电项目,导致风力发电量超过电网接纳规模,“弃风”现象普遍存在。“现在是风大的时候这边负荷没有,只能弃风,从电监会的统计数据来看去年大概在百分之十,很可惜没办法,甘肃大概都这么个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规划来解决。”施鹏飞对记者说。
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是,风电脱网事故频发,今年2月甘肃酒泉16个风电场598个风电机组脱网,“事故起因是风电场内电网接头出毛病,而不是高电压等级出现波动,这就是中国的特点,在国外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国外对每个细节都控制的很严的,中国控制不住,每个风电场的接头都有上百个,一个头出来问题就关系重大”施鹏飞说。显然,我国风电行业正是因为忽略了对入门要素的培育工作,才导致如今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