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企业邮箱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华电实践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水电

时间:2011-04-29作者:admin 浏览量:0

  水电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议的焦点。水电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广泛的社会责任一样,面对着公众强烈的道德期待。绿色、和谐是华电集团作为企业公民最重视的两个关键词,也是华电集团在水电可持续开发中坚守的理念与实践。

  “流域、梯级、滚动、综合,这种形式很好,索风营电站的绿色环保工作搞得非常好,从工程开始就把建设与环保很好地结合起来,今后的电厂都要这样做”。2005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视察乌江索风营水电站时,对华电集团在乌江水电开发坚持绿色生态、和谐有序开发理念给予充分肯定。2007年,8位两院院士组成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能源战略研究水能组,对乌江水电开发进行了考察,结论是:“乌江梯级水电开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开发环保并重、企业社会双赢的新路子。”

  这是华电集团探索和实践绿色环保水电模式的一个缩影。华电集团深刻认识到,水电开发使峡谷急流环境消失,对众多生活在这一水域中的鱼类,特别是那些必须在流水中繁殖的鱼类带来影响;水电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高度重视乌江、金沙江等河流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

  为减轻水电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华电集团在水电开发建设时,优化工程项目设计,同时实施鱼类增殖放流项目,注重水电开发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

  “鱼类增殖放流活动是一项利民工程,我们将会长期开展。”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云公民表示,鱼类增殖放流活动旨在养护水生野生动物,增殖渔业资源,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养护资源与爱护环境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也是履行央企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优化设计:解决生物多样性环保难题

  鱼类增殖放流项目对华电集团水电项目优化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确保鱼类增殖放流的顺利实施,华电集团坚持“取之有道、用之有节、因地制宜”科学开发资源,科学选择水电开发方式,将环境、生态保护的理念贯穿于水电项目开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认真开展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坚持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实施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保护等措施,按照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原则优化项目设计。

  在贵州乌江、四川杂谷脑等流域的水电开发过程中,华电集团做出了“开发清洁能源,建设绿色环保水电公园”的环保承诺,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要求落实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保护措施;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批复要求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方案,有效防治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积极落实生态保护的工作目标,努力设计建设绿色环保水电工程。

  在黔源电力北盘江光照水电站建设时,华电集团优化水电设计方案,投资约1.6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约占工程总投资的2.3%。其中投资6800万元建成的分层取水设施,是我国第一座为保护鱼类生态环境而实现分层取水的大坝,开创了国内大型水电通过工程措施解决水生生物多样性环保难题的先河;投资3500万元建设鱼类增殖站;投资90万元进行库区珍稀植物和古树移植保护。水电建设项目的不断优化,为鱼类增殖放流创造了条件,提供了鱼类生存必备的良好环境。

  增殖放流:建设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针对修建大坝对水生生态的影响问题,华电乌江公司与国内权威鱼类研究和养殖机构合作,共投资1.5亿元在索风营、思林电站建成国内管理最规范、设备技术最先进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重点繁殖放流岩原鲤、白甲鱼、中华倒刺、长薄鳅等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期为20年。两座增殖站是目前国内管理最规范、设备技术最先进的鱼类增殖放流站之一。

  华电集团将鱼类增殖放流作为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从2007年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定期开展。

  2009年,华电在乌江公司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思林等水库首次同时放流岩原鲤、白甲鱼、中华倒刺鲃等乌江特有珍稀鱼类17万尾;在福建储运公司可门湾区周边海域放流大黄鱼102万尾。截止2010年底,华电集团在乌江流域已累计放流各种珍稀鱼类150万尾,乌江鱼类增殖放流案例入选国资委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和社科院MBA教程。

  今后,华电集团在黔企业每年将定期分别在索风营、思林等鱼类增殖放流站放养60万尾鱼苗,形成鱼类增殖放流的长效机制。

  为坚持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子,华电集团探索国内水电环保管理空白领域,编制出台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示范意义的《鱼类增殖放流站招标技术导则》和《鱼类增殖放流站运行技术规范》。乌江公司多角度地研究乌江流域开发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国内率先开展并完成了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成为环境保护部推荐的典范。

  绿色环保: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

  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呼唤低碳经济。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电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

  相较于其它能源,水能资源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空间。水电是目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市场竞争力且可大规模开发的清洁能源。开发水电既可节约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又兼具防洪、灌溉、航运、水产、供水、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顺应低碳潮流,华电集团水电项目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10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538万千瓦,约占总装机容量的17%,是成立之初的3.6倍;公司水电累计发电15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53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亿吨。电站的建设,促进了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建成的一座座“水电公园”,每年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给当地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

  可以说,随着鱼类增殖放流项目的深入实施,养护了水生野生动物,增殖渔业资源种群数量,维护了生物多样性;拉动了当地就业,开辟了一个新的环保运营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鱼类增殖放流项目的长期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了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赢。”华电集团党组书记李庆奎认为,鱼类增殖放流项目既保护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又促进了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华电集团主动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开辟了一个新的环保运营产业,体现了对政府的尊重、支持与协作,在此过程中也与政府建立了协作、和谐的新型合作环境。

  “华电集团是中国大型发电企业集团之一。为减轻水电工程对生态资源带来的影响,华电集团在水电开发建设时,优化工程项目设计,实施鱼类增殖放流项目,尽最大努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企业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有关专家对华电集团勇担央企责任,在建设水电站时,不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高度评价。

  目前,华电集团在乌江水电开发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正在金沙江流域开发中进行推广,低碳经济与企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十二五”期间,华电集团将加快建设四个千万千万级水电基地,力争到2015年水电装机超过2600万千瓦,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7000万吨。

  面对低碳潮流,华电集团水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更值得期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 鲁ICP备17005615号-1 济南网站建设 中联星空

联系地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9777号鲁商国奥城4号楼3层

联系电话:0531-67807878 邮编:250101 Email:sdpea@sdpea.org

点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