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动在特高压验收现场
5月26日,1000千伏锡盟—山东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进行紧张的验收。
在这第一个特高压入鲁输变电工程现场,一群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来自国网山东检修公司,这是一支高学历、年轻化、充满朝气的队伍。早在特高压入鲁工程建设之初,国网山东检修公司就启动了特高压人才培养的工作,选拔业务强、学历高的骨干30人,平均年龄26岁,全部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研究生15人,占比50%。
扈健,特高压泉城站的运维专责,从检修公司济宁分部抽调而来。2007年从山东大学毕业后来到检修公司。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从一名学员成长为优秀的变电运维专工,成为公司成长最快的运维人才。
来到特高压泉城站,他总是冲在第一线,哪里有复杂的工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每一项工作都开展得有条不紊。作为省内第一所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泉城站的规程不仅会作为今后站内工作的指导依据,更要为后续特高压站提供经验范本。面对这一艰巨的责任,扈健主动挑起了大梁,先后将运行通用规程、专用规程等两本厚厚的规程编制出炉。
身材瘦小、模样秀气的徐璐,怎么看都不像是干继电保护专业的。2014年,25岁的她在山东理工大学读完研究生后,进入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抽调到特高压泉城站后,负责二次继保专业的工作。“刚开始的头三个月,因为没有接触过特高压,感觉‘压力山大’。而且锡盟—山东特高压的工期紧、公司要求高,所以总觉着需要补的功课特别多,基本是边学边干。”徐璐介绍。
特高压变压器和低压的变压器在原理上就不一样。为了吃透这个问题,徐璐和同事们一连好几天都一头扎在保护室,对照设备屏柜看图纸……面对验收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她周一到周五都吃住在站上,白天紧张推进工作,晚上还要继续学习或者开展技术讲堂,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大半年来都是这样……“虽然是研究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中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先进的技术在学校中是接触不到的,还得重新学习。”徐璐谦虚地说,“还好,我们公司‘每车一问’、班组讲堂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
徐璐所说的“每车一问”,是特高压泉城站的负责人李守凡在每次出发的班车里,都准备几个特高压技术方面的问题考考大家,被年轻的同事亲切地称为“每车一问”。像这种形式多样的培训还有很多,例如外出学习、专家讲座、现场实习等,让员工能更加熟练地掌握特高压运检技术。
在泉城站,跟徐璐差不多年龄的女技术人员有11位,被称为“泉城站金花”。在负责验收的同时,她们还要轮流给变压器做油务试验,每天都要开展这项工作,来保证设备零隐患投运。
1000千伏的特高压设备,从外表看个头要比现有500千伏的设备大的多,运维检修也更为复杂。盖海龙,是公司变检中心的一个帅小伙儿。2011年从中国石油大学进入公司。目前是一次专业的骨干,负责对特高压泉城站GIS设备进行验收。“现场最大的困难,是要测量之前没有过的项目。比如,需要测量开关的合闸电阻和速度。我们常用的仪器没有这项功能,所以需要升级换代。”在验收现场,晒得黢黑的他介绍说。
由于设备更高,工人们的作业环境变得更加危险恶劣。“设备架构高达40米,公司的高空作业车最高臂长才36米,还需要工人爬上去进行检查。”盖海龙说。“为了让员工得到更好的休息,公司搭建了临时工棚,平常我们就住在里面,一直到特高压工程投运。”业余时间,他们都会在工棚里学习特高压GIS、变压器等设备说明书、图纸及技术文件,做到对技术掌握得精益求精。
这帮年轻人,为了工程的投运,挥洒着激情与汗水。特高压入鲁,对于他们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是抵达事业高峰的阶梯。
舞动青春,梦想从这里起飞。
从这里起飞,未来一定会很美。